漆樹村的詩

 二維碼
文章附圖

漆樹村的詩

來源:海南作家協(xié)會網(wǎng) 作者:杜光輝

微信圖片_20210418201644.jpg

漆樹灣是蜀地嘉陵江邊一個務(wù)農(nóng)人的村落,詩人吾平的先祖和父母就生活在這里,詩人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,正如他詩里寫的:“那里埋葬著我的祖先,還有我的童年!”

詩人成年之后,把誕他乳他的漆樹灣搬到了瓊島的南渡江邊,濃縮成他的書齋——“漆樹村”。

我把漆樹村構(gòu)想在南渡江邊,因為漆樹村相比漆樹灣更近南渡江。

于是,海島的漆樹村與川地的漆樹灣匯融,蜀文化和瓊文化匯融,在漆樹村里萌發(fā)、醞釀、騰涌出吾平的詩篇。

之前,我讀過吾平的詩集《貓先生》《孤獨之光》。時隔不久,《海南走筆》詩稿又發(fā)到我的郵箱。吾平高產(chǎn),詩作成束集簇!

三亞夏季的一天,在電腦屏幕上閱讀吾平的詩作。子夜已過,詩稿還未讀完,卻泛生讀詩的感慨:藝術(shù)不是云里霧里的虛幻,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,應(yīng)該是貼著我們爬行的地皮,揣摩我們喘氣的心肺,撫慰我們孤獨的心靈。如智者給我們貼心貼肝地講述他們的生命智慧、生活感悟、對人性的探討。沒有盛氣凌人,沒有矯揉造作,沒有虛偽應(yīng)付,全是樸實真摯、熱烈淡然。

把《走筆海南》里的一百多首詩讀完,吾平的藝術(shù)追求非常符合我對藝術(shù)的理解,喜歡他的詩風(fēng),引起更多思考。

詩篇引導(dǎo)我的視覺瞄向了嘉陵江畔的漆樹灣,瞄向了南渡江邊的漆樹村。

漆樹灣盡管貧窮,閉塞,落后,但沒有虧待吾平。

漆樹村盡管孤獨,不入喧囂,欠大富,缺大貴,同樣沒有虧待吾平。

因為,我在詩里讀到他在漆樹村的寫作——更深夜靜,一壁書柜、一個書案、一杯清茶、一支香煙、一臺電腦,還有三只小貓。就像詩人寫道:黃昏來臨時,告別四面八方的廣場路。進(jìn)入我的孤島世界,閱讀,寫字,忘我。

日日,月月,年年,恬靜、無欲、忘我境況下的閱讀、思考、寫作,幾部詩集和《海南走筆》的出世,就不難理解了。


詩人從蜀到瓊,就把命運付托給了海島,也把情感融入了瓊島,《海南走筆》寫了海南的萬綠園、文昌雞、小鎮(zhèn)、海灣、樹木、景點、臺風(fēng)、食物、街道、高鐵、高速公路、風(fēng)俗、民情、保安、打工仔、小攤小販,海南納入了吾平的詩中。

現(xiàn)代社會,很多地域都要選出代表當(dāng)?shù)氐闹参?。北京的月季、上海的玉蘭、重慶的山茶、香港的紫荊、海南的椰樹。《海南走筆》自然少不了對椰樹的描寫:有椰林,便有了椰島風(fēng)情。有堅守,便有了東郊椰林。你是海岸的風(fēng)景線,一株株,一排排。

還有這樣的詩句:我曾帶椰苗回川,種下希望,結(jié)果是失敗。

無論是北京的月季,還是海南的椰樹,都是當(dāng)?shù)匚幕母”恚皇钦嫠?,真正能代表地域文化的是民俗。蘇州可以建筑宏偉的秦劇院,可以把秦劇的名角請來,但絕不會造出零下十多度的秦民,縮著脖子在野地里看秦腔的癡迷;上海灘的超五星級酒店可以購來最好的羊肉,請來最好的廚師做出最好的羊肉泡饃,但絕不會造出座位不夠,食客蹲在地上饕餮的場面。凡是可以通過位移營造的效果,都不能代表當(dāng)?shù)匚幕恼嫠琛?/span>

海南有根深蒂固的黎苗文化、源遠(yuǎn)流長的貶謫文化、泊來的南洋文化、近代的闖海文化,這些各自為體系的文化在海南相互影響交匯,形成了特有的海南島文化。這些文化,只能是海南文化的一個分支。真正代表海南文化的應(yīng)該是老爸茶:一壺粗茶、一碟小點、一雙拖鞋、從中午喝到傍晚,那種無欲求、順自然、恬淡適靜的人生態(tài)度,才是海南文化的真髓。試想,把海南的老爸茶搬到北京的王府井、上海的外灘、西安的鐘樓、成都的春熙路,會有那么多人來喝?

到了海南,無論是原著民,還是外來移民,沒有人沒喝過老爸茶。

吾平的《海南走筆》,對老爸茶進(jìn)行了潑墨式的描寫,對老爸茶的文化底蘊做了有益的探究:

小鎮(zhèn)的美,閑情雅致。早茶或者下午茶去同一家店,花上二元五元買張幸運小彩。日子過得很慢,心情不沉重。就像小鎮(zhèn)天空,干凈而明亮。

還有:在海南島的城里或者小鎮(zhèn),處處是這樣的景象。男女老幼花五塊、十塊錢,享用一份茶與點心,早茶、下午茶,一坐就是半天。吃老爸茶,都是普通人,沒什么大事,也不太忙?;c小錢,花點時間,免費呼吸干凈的空氣和陽光,感受真實的內(nèi)心不被虛度。在椰風(fēng)習(xí)習(xí)的海南島,伴隨著陽光海浪沙灘,邀上三五好友,坐在簡陋的桌椅吃老爸茶,勝過所有喧囂與繁華。


黎明和夜晚,詩人和他的小貓,囚在漆樹村里,貓望著窗外的星空發(fā)呆,詩人望著窗外的星空,思念生養(yǎng)自己的漆樹灣,思念是情,情激出詩,難怪吾平的詩篇洶涌澎湃。

童年,是生命歷程的出發(fā)地,以后的生命演繹都是在這個基礎(chǔ)上的延伸。故鄉(xiāng),是生活的發(fā)源地,人的母本生活;故鄉(xiāng)的文化是母本文化,人以后接受的文化,都是母本文化的后續(xù)和嫁接。人的生命離不開童年階段,人的精神離不開故鄉(xiāng)的熏染。

詩人在漆樹村創(chuàng)作的詩篇,早已在漆樹灣埋下了種子。每當(dāng)詩人詩性蓬勃或枯竭時,首先想到的是故鄉(xiāng)——嘉陵江畔的漆樹灣:今夜,我在海南眺望北方的土地,那里有我春種秋收的兄弟姐妹,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。走吧,北方的秋風(fēng)徐徐吹來,寫詩去。

還有詩:還記得漆樹灣嗎?灣里有山有水,還有滿山的柏樹成林。灣里十來戶人家上百口人,曾經(jīng)熱鬧了二百多年……還想漆樹灣嗎?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,上山種糧,下田插秧,抓魚摸蝦,砍柴放牛,一年又一年……

讀到這些詩篇,我豁然想起來自故宮四個字:“厘然各當(dāng)”,用到漆樹灣該是多么恰當(dāng)。

人生可以享受很多親情,最純真最質(zhì)樸的真情是故鄉(xiāng)的給予。那里有相處千百年的左鄰右居、鄉(xiāng)親本家、舅家姑家、血脈相傳、斷骨連筋的族群。進(jìn)入成年,有了生活負(fù)荷,就有了利益爭斗,友誼必然添加利益的成分,這些成分統(tǒng)統(tǒng)被稱為“朋友”,朋友成了相互利用的代名詞。交往無數(shù)的朋友,卻欠缺純正的感情,鄉(xiāng)愁成了都市的流行病。

吾平的詩,寫出了都市人情感深處的留戀:我的故鄉(xiāng),那個名叫漆樹灣的地方。有我的歡笑,也有我的傷悲。幼時的鼻涕泡,年少的木彈弓。它們譜成了一條曲子,好讓我深深的藏在其中。我的母親漂亮而明朗,我的父親黝黑而強壯。年幼的我躲在發(fā)黃的照片里,左手牽著母親。右手牽著父親。

還有:三歲的我,跟著媽媽走外婆。外婆家門前有條河,幺舅從這頭向河那頭,淌著小河背著我。

還有:每年的春節(jié)后不久,舅公從三十里外的安富鄉(xiāng)出發(fā),到漆樹灣來看他的妹妹——我的奶奶。他送來臘肉大米,幫助這孤兒寡母,熬過春荒。

這些,現(xiàn)代都市有嗎?

沒有,就彌足珍貴!

沒有,就格外懷念!

人世間的親情,莫過于母子。兒女是母親心尖割下的肉,是母親血管淌出的血,是母親骨頭榨出的髓。

《走筆海南》用了相當(dāng)?shù)墓P墨,描寫了平凡母親的偉大、對家庭的貢獻(xiàn)、對女兒的恩情。書中有這樣的文字:“有位60歲母親告訴我,她兒子遠(yuǎn)在他國,每天晚上,她都會想兒子,有時想到天明,而兒子并不知道……;我的母親,每到我生日那天,若在身邊煮兩只雞蛋,若不在身邊會提前一天打電話告訴我,別忘了,明天是你生日……”

我剛回故鄉(xiāng)看望九十七歲老母親的第三天,讀到這段文字,想著年邁的母親,卻遠(yuǎn)隔萬水千山,禁不住痛哭失聲。

這就是藝術(shù)的感染力!

吾平的《雍素蘭小傳》,用直白的語言介紹了母親:十七歲嫁給二十五歲的軍人父親,買一塊花布,做自己的嫁衣;二十歲,初為人母,來金鳳小鎮(zhèn),生個平兒;二十七歲,照料三子一女,兩地離愁,不怨夫君;七十歲,失去丈夫,揮之不去,孤老的命運;七十五歲,體弱,牽掛最遠(yuǎn)的平兒,坐上自駕車,過瓊州海峽,只為一聲,兒行千里母擔(dān)憂。

還有母親的話:你們兄弟姐妹四個,個個都是我身上的肉,我這輩子怎么放得下!

還有詩人擔(dān)憂年邁母親的《孤單》:你爸走后,晚上一個人躺在床上,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!

還有詩人寫給母親的詩:你在天上看著我,我在人間想著你!


當(dāng)人類面臨密集的利益糾葛和觀念紛爭時,一邊是文化堅守,一邊是文化墮落。我們需要的是文化道義和文化良知,什么是文化道義和文化良知?這就是善良、仁厚、勤勞、寬容、良知、溫潤、道德、節(jié)儉、同情、憐憫。

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的目的是為了勸善,如果把藝術(shù)視為一個坐標(biāo),勸善是坐標(biāo)的橫線,技法是坐標(biāo)的豎線,缺一不可。我不贊同法官的兒子是法官,賊的兒子是賊。但我認(rèn)同下水道里舀不出純潔水,邪惡的環(huán)境孕育不出良善。上蒼眷顧吾平,童年的漆樹灣里盛滿了我們民族的優(yōu)秀文化,仁義理智信、忠勇剛烈,這些都是人類普世價值的重要部分。成年又從事律師工作,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和人性的延伸,法律工作者就是這些的捍衛(wèi)者,更需要良知和操守。

藝術(shù)還有一個目的,發(fā)現(xiàn)美,展示美,將受眾引向美,使我們生存在美的世界。同情、憐憫、勤勞、節(jié)儉、向上,無疑是美的座基。

詩人在《海南走筆》中寫出展示美的詩章。

《討生活的夫妻》:這對來自他鄉(xiāng)的夫妻,從早到晚不停地轉(zhuǎn)動。做包子、蛋糕、面包,賣面包、包子、蛋糕,為20平米的鋪面租金忙碌。老婆在家做,老公在大街小巷賣。一輛三輪車,賣一個,賺一個錢。供養(yǎng)老家的老母和兩個孩子讀書。

還有:阿亮是我的朋友,快遞小哥,緣起一本《貓先生》。他送書上門,扛起兩大箱。他不知道書上的筆名和我是同一人,就像我不知道他是大學(xué)生。時間久了,阿亮知道我除了工作就是看書寫作,我也知道阿亮做快遞小哥還在讀研究生。

還有:出門,忘了帶口罩,被小區(qū)的保安攔住。回來,忐忑的心情,時不我待地關(guān)注體溫。保潔阿姨那么勤,把環(huán)境打掃干凈,希望你有個好心情。


讀完《走筆海南》,我突發(fā)構(gòu)想,漆樹村里除了書案上的臺燈,整個書齋一定是黯淡的。因為,有詩,有臺燈,光明足夠!

文章寫到這里,本該結(jié)束,想起《走筆海南》里的詩句:我在和你大談理想,你卻以為我在喵喵喵?

確實不是喵喵喵!

是為序。



主辦單位:海南正凱律師事務(wù)所      未經(jīng)許可   嚴(yán)禁復(fù)制

李武平律師:0898-66661963;       傳真:0898-68644282
地址:海南
??谑行阌⑶鸷4蟮?/span>58號萬花坊牡丹庭二樓2B(鳳凰花城內(nèi))

主管機關(guān):海南省司法廳、??谑兴痉ň?/span>

?2013 海南正凱律師事務(wù)所 版權(quán)所有   備案號:瓊ICP備12002061號

本站信息僅供參考 不能作為處理法律事務(wù)的依據(jù)


微信公眾號.jpg

正凱微信公眾號

溫馨提示:
一般法律咨詢,歡迎在本站留言咨詢;
需要委托律師的,歡迎撥打電話預(yù)約面談;

會員登錄
登錄
我的資料
我的收藏
購物車
0
留言
回到頂部